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印发东莞市残疾儿童首报登记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30 16:18:18  浏览:846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东莞市残疾儿童首报登记办法的通知

广东省东莞市人民政府


东府办〔2005〕92号



关于印发东莞市残疾儿童首报登记办法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区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
《东莞市残疾儿童首报登记办法》业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与市残疾人联合会反映。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五年十二月一日




东莞市残疾儿童首报登记办法


第一条 为及时准确掌握我市0至14岁儿童发生残疾的基本情况,为残疾儿童的预防、医疗、康复和教育工作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残疾儿童首报登记的对象是本市户籍人口和暂住人口(居住在东莞地区半年以上的外地户籍人员或其子女)中,年龄在0至14周岁,首次诊断或发现有视力障碍、听力言语障碍、肢体功能障碍、智力障碍、精神障碍或多重障碍的残疾儿童。

第三条 残疾儿童首报登记的报告单位是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康复训练机构、教育机构以及公安派出所和镇区残联。

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负责全市残疾儿童首报登记的组织领导工作,残联、卫生、民政、教育、公安、计生、财政等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协助实施本办法。

第五条 各有关单位要相互配合,共同做好残疾儿童的首报登记工作。

(一)市残联:负责全市残疾儿童首报登记的日常管理工作,协调和组织各有关部门开展工作,做好信息汇总、核准和统计工作;指导镇区残联及时掌握和报告辖区内残疾儿童的变化情况。

(二)市卫生局:负责组织和督促本市行政区域内各级医疗保健机构首次诊断或发现的残疾儿童的登记上报工作。

(三)市民政局:负责组织和督促社会福利院、民办福利机构首次发现的残疾儿童的登记上报工作,指导社区配合各有关部门做好登记上报工作。

(四)市教育局:负责组织和督促教育系统内各类教育机构首次发现的残疾儿童的登记上报工作。

(五)市公安局:负责督促和落实公安派出所在办理户籍迁入过程中首次发现的残疾儿童的登记上报工作。

(六)市计生局:负责组织对优生优育、残疾预防和残疾儿童首报登记的宣传教育工作。

(七)市财政局:负责将残疾儿童首报登记工作经费纳入财政年度预算;按例给予首报残疾儿童的上报单位适当的补贴。

第六条 残疾儿童的首次诊断或发现评定按照《东莞市残疾儿童初筛报告标准》执行。

第七条 残疾儿童的上报、核准和统计按照以下规定执行。

(一)各有关单位统计上报的首次诊断或发现的残疾儿童应分别注明是本市户籍人员或暂住人员。

(二)各有关单位对首次诊断或发现的残疾儿童要及时填写《东莞市残疾儿童初筛报告卡》,并于每年1月15日至30日和7月15日至30日报送市残联。

(三)市残联负责将全市报送的资料整理汇总送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负责对上报的残疾儿童逐一进行核准。

(四)市残联于每年一季度前将上一年度统计分析结果报送市政府各有关部门。

第八条 由市残联负责组织、市卫生局协助,对负责登记上报工作的业务人员进行培训。

第九条 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在接待前来咨询、治疗有致残疾病的0至14岁患者时,发现有残疾障碍的,应具体了解是否已进行残疾登记。如未登记,应视为首次发现残疾,按照《东莞市医疗保健机构残疾儿童报告工作程序》,即时填写《东莞市残疾儿童初筛报告卡》。

第十条 社会福利机构、中小学校、幼儿园、托儿所接收0至14岁儿童时,应详细了解接收对象的身体状况,发现有残疾障碍的,应询问是否进行残疾登记。如未登记,办理接收的人员应当作为首次发现残疾,即时填写《东莞市残疾儿童初筛报告卡》。

第十一条 派出所户籍民警在办理户口迁移入户手续时,对迁入的0至14岁儿童,应要求申办人填写《东莞市儿童身体状况登记表》,发现有残疾障碍的,具体了解是否已在本市进行残疾登记。如未登记的,作为首次发现残疾,即时填写《东莞市残疾儿童初筛报告卡》。

第十二条 镇区残联要及时了解、掌握辖区内0至14岁残疾儿童的动态,发现新增未登记的残疾儿童,应及时办理登记手续。

第十三条 镇区出租屋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协助镇区残联登记上报在暂住人口中首次发现的残疾儿童。

第十四条 建立残疾儿童年度通报考评制度。对认真贯彻落实本规定,及时发现新增残疾儿童并按要求登记上报的单位给予通报表扬,对疏忽失责或故意瞒报、漏报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附件:1.东莞市残疾儿童初筛报告标准(略)

  2.东莞市残疾儿童初筛报告卡(略)

  3.东莞市医疗保健机构残疾儿童登记报告工作程序(略)

  4.东莞市0至14岁儿童身体状况登记表(略)

  5.东莞市残疾儿童初筛情况登记册(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保护管理条例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人大常委会


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保护管理条例



(2000年8月30日南宁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通过

2001年3月2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批准

根据2003年8月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关于批准

《南宁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保护管理条例〉的决定》的决定修正

2011年11月16日南宁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修订

2012年3月2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批准修订)



  第一条 为保护南宁市城市历史传统街区风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历史传统街区是指具有一定保护价值、风貌特色和历史遗迹、延续城市历史的街区。

  本条例确定保护范围:朝阳路以西、民族大道西段以北、当阳街以东、新华街以南围合区域和解放路沿街区域,其中兴宁路、民生路为重点保护区。

  第三条 凡在历史传统街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遵守本条例。

  历史传统街区范围内涉及文物保护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执行。

  第四条 历史传统街区的保护、建设和管理,由南宁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建设、土地、文物等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第五条 历史传统街区在保持原有文化风貌的前提下,应当逐步改善生活居住和交通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配套建设;注意调整居住人口密度和用地功能,逐步调整迁移街区内与街区环境不协调的单位。

  第六条 兴宁路、民生路作为骑楼风格的特色街区,其沿街建筑保护和改造应当遵循内部变外部不变、后面变前面不变、地下变地上(骑楼下)不变的原则,严格保护骑楼建筑传统立面风格和街区风貌。

  第七条 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历史传统街区保护规划的组织编制工作。历史传统街区保护规划和重点保护区改造方案经市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批。

  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批准的历史传统街区保护规划组织制定相关的保护规划技术规定。

  第八条 历史传统街区保护规划的设计工作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具有相应设计资质的城市规划设计单位承担。

  历史传统街区沿街建筑的改造修缮,应由具有相应施工资质的建筑施工单位承担。

  第九条 历史传统街区的勘察、规划设计费用应当列入本级财政计划。重点保护区的建筑修缮、维护等费用,本级财政应当给予适当补贴。

  第十条 历史传统街区内,总体拆建比不宜超过1∶1.5。应当保留质量较好、特色鲜明的建筑。

  第十一条 保留建筑的产权人和使用人不得擅自改变其建筑现状及使用性质,或者从事有损保留建筑安全的活动。

  建筑现状和使用性质与原建筑的设计性质不一致并影响到保留建筑安全的,产权主管部门或产权人应当调整或限制使用。

  保留建筑的产权人和使用人,应当对保留建筑及其环境定期进行修缮,保持建筑完好。

  第十二条 兴宁路、民生路街区的保护和改造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一)沿街两侧建筑按原有高度控制,地面以上不得超过四层,总高度控制在16米以内;

  (二)底层建筑高度4.2米,二层以上各层高度3-3.3米,檐高不小于3.5米,骑楼通廊净空不小于3.5米;

  (三)廊道宽度控制在3-3.5米,柱距控制在3.5-4.5米;

  (四)恢复外部色彩原貌或与其相近色彩;

  (五)沿街骑楼建筑的外装修、装饰恢复原有的风格;骑楼敞廊内不得设置任何临时设施。

  第十三条 沿街设置的市政设施、广告和牌匾应当统一规划设计并符合有关的技术要求。

  第十四条 骑楼建筑后方毗邻建筑的高度、色彩、形式不得破坏骑楼的天际线和骑楼街区的视觉环境,严格控制建筑高度。

  第十五条 在历史传统街区内,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其立即停止施工,并按照下列规定给予处罚:

  (一)有严重影响的,责令限期拆除,恢复原貌;

  (二)有影响且无法采取措施消除的,按违法情况的轻重予以部分或全部没收;予以部分没收的,从地面首层开始依次往上进行;

  (三)有影响尚可采取措施消除的,按《南宁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第五十一条第(二)项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南宁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第五十六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十七条 对违反本条例规定造成违法建设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南宁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第五十五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十八条 城市规划管理检查人员依法进行检查时,被检查者拒绝或者不如实提供有关情况资料的,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南宁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第六十二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被处以罚款时,罚款必须在规定期限内缴纳,逾期不缴纳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

  罚没款全部上缴本级财政。

  第二十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建(构)筑物,在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作出责令停止建设或者限期拆除的决定后,当事人不停止建设或者逾期不拆除的,建设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责成有关部门采取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等措施。

  第二十一条 城市规划行政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本条例自2001年4月1日起施行。


印发阳泉市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山西省阳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阳政办发〔2003〕70号


阳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阳泉市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省营以上企业:

《阳泉市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O三年六月二十七日

阳泉市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管理办法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意见》精神,为加快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完善畜牧良种繁育改良体系,提高畜产品品质,推动畜牧业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我市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要按照全市畜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紧紧围绕“35155”结构调整的目标任务,按照“稳定猪鸡,适度养羊,重点养牛,突出奶业”的畜牧业发展指导思想,重点扶持奶牛、肉牛和肉羊良种引进和繁育技术推广,为我市畜牧业的高速发展提供保障。

二、基地的确定

1、基地应具备的条件

(1)具有一定数量的固定母畜。

(2)具有完善配套的设施和设备,并符合卫生防疫条件。

(3)具有专职的配种员和防疫员。

(4)具有完善的饲养管理制度。

2、申报程序

由企业提出书面申请,报县(区)农业局、畜牧中心同意后,报市农业局。然后由市、县(区)共同组成审定组,符合条件的确定为市级畜禽良种繁育基地。

三、建设内容

1、良种畜禽引进

奶牛主要以引进良种荷斯坦能繁母牛和细管冻精为主;肉牛主要以引进良种西门塔尔、皮埃蒙特能繁母牛和细管冻精为主;肉羊以引进纯种萨福克、道赛特、波尔山羊种羊为主。

2、繁育新技术推广

(1)胚胎移植技术。该技术现已在国内外应用于牛羊生产,主要有计划地引进推广奶牛、肉牛和肉羊的胚胎移殖技术。

(2)人工授精技术。主要是牛、羊人工授精技术的培训、推广工作。

(3)杂交改良技术。主要包括西门塔尔和本地牛的二元杂交,皮埃蒙特牛与杂交牛的三元杂交;波尔山羊与本地山羊的二元杂交,萨福克和道赛特羊与本地绵羊的二元、三元杂交。

(4)良种畜禽配套生产技术。主要是奶牛、肉牛、肉羊改良综合配套生产技术的推广。

四、基地的管理

1、市农业局负责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计划的制定、实施和验收。各县(区)政府、有关乡(镇)政府和各县(区)农业局(畜牧中心)为协调单位,负责为基地建设提供便利条件,协调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2、市、县(区)有关技术人员和基地的负责人、技术员共同组成项目实施组,实行项目责任制。项目总负责人由市农业局副局长李巨海担任,基地负责人由市农业局畜牧系统高工和项目单位负责人担任,各县(区)畜牧中心主任、繁改站站长为成员。

3、每年年初,市农业局根据基地现状,制定出各基地的目标任务和补助金额计划,报市政府批准。

4、引进的良种能繁母畜,要由项目负责人负责进行检疫、打耳标、建档,不准进入市场进行交易。今后要对全市的母牛进行严格控制,不准向外市、县出售,对确需调整母牛的,淘汰的,调出的,必须经县(区)农业局、畜牧中心同意,报市农业畜牧部门批准,方可出售。

5、母畜所产仔畜,必须在全市范围内交流,不得流入市外,否则将取消繁育基地资格或贴息资金的扶持,并追究其有关责任。

6、各基地要在项目总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的指导协助下,改进饲养,提高管理,搞好防疫,把繁育基地建设成示范型基地。

7、市农业局组织有关部门及业务专家、技术人员负责对各基地的年度目标任务进行检查验收、核实,然后按标准下拨补助资金。

五、建设补助

1、补助范围

市级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资金主要用于补助经考察确定的市级肉牛、奶牛、肉羊良种繁育基地的种畜引进和市、县(区)畜禽繁育机构对技术人员的培训、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及必要的设施设备购置。

2、资金筹措

市、县(区)政府每年按计划列入财政预算。

3、补助标准

市级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以项目实施单位投资为主。列入市级畜禽良种繁育基地的肉牛基地每引进一头良种能繁母牛,补助600元;奶牛基地每引进一头成年良种母牛,补助2000元;肉羊基地每引进一头良种羊,补助2000元;每完成1例胚胎移植,补助2000—3000元。其它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如确实发展较好,对当地畜牧业发展能起到辐射带动作用,市级可酌情给予一定补助资金。

4、资金发放

每年的补助资金,需经市、县(区)农业畜牧主管部门组成联合验收组验收后,按年初计划发放。未完成计划剩余的资金转入下一年的基地补助资金或作为其它基地的调整补助资金。

5、基地可优先享受市、县(区)两级的贷款贴息扶持资金和其它优惠扶持政策。

六、奖励和处罚

各有关单位和人员,要各负其责、尽职尽责、通力协作,确实把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好。项目实施组人员所在的单位,要把此项工作列入年度人员的考核内容。对建设好的基地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同时对有关繁育技术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建设差的基地要及时取消其繁育基地资格,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各县区对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要高度重视,同时也要建立各自扶持的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参照本实施办法,安排好县(区)、乡两级的补助资金,并结合实际,制定出更加优惠的扶持政策。